靜浸茶│現代台茶,自然農法 / 農產品初級加工場
自己焙茶難不難?當然不難,所以我們想推免費焙茶服務

自己焙茶難不難?當然不難,所以我們想推免費焙茶服務

Mar 20. 2025

焙茶在以往喝茶人的生活裡是沒有位置的,因為要起個火難、控個火更難,所以焙茶不是茶農在做,就是茶商在做,喝茶人能做的就是了解不同的茶,喜歡了便買回家,廣博但少了能自己改變茶的樂趣。

但焙茶真的很簡單,焙出好風味也很簡單,穩定且大量的焙出好風味才有難度(但先丟幾個問題給你:你買到的焙火茶品質都好嗎?市售茶的焙火程度很穩定嗎?是不是不如自己動手更有保障呢?),大家的問題只是,少了一次動手做的機會。

目錄

  1. 我們為什麼要推出免費焙茶服務焙茶不難,焙茶好神奇
  2. 在過程中,你的體驗
  3. 免費焙茶服務如何進行?
  4. 如何預約免費焙茶?
  5. 後記,與什麼樣的茶適合拿來焙

我們為什麼要推出免費焙茶服務

但真的要談到焙茶,似乎會被「它是門高深的技藝」所困,我們也是,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知道,坊間也沒有什麼在做茶烘焙的實務分享,要如何克服呢?我們當然花了一些功夫,請教了一些茶農、閱讀文章、自己嘗試,也真實的焙壞過一點點茶,這條路,現在回想起來,也沒有走得多困難。 我們現在的看法是,開始焙茶真的一點也不難,而要焙出真正了不起的風味,可能真的很難,但那又不是我們的目的,所以也不用想那麼多。 況且,焙茶真的還蠻好玩的,這麼好玩的事,應該要讓更多的喝茶人都開始做才對。

於是我們就想,要如何才能讓更多人體會到焙茶的「不難」與「樂趣」?左思右想,焙茶是一個感官的活動,不真的來做一次,如何能被感動?

於是我們決定推出「免費焙茶服務」!

在過程中,你可以感受到兩個重要的體驗:

1. 嗅覺上:聞到茶經過溫度所帶出的味道,如果茶的質還可以,你的感官又比較敏銳,那有很大的機會分辨出隨著焙火時間推進,所引出的不同香味,一般來說焙茶都是好聞的,即使你帶來的茶初期製程沒做好,會焙出一些「臭菁味」,但臭中還是會帶香。

2. 味覺上:焙好之後,現場提供熱水與茶具,你可以立即品嚐滋味上的改變,然後等你回家後再喝,味道又會有所不同,過幾天味道又會不一樣。 我們不打算在這裡,與免費焙茶服務的現場講太多焙茶學術上的理論,一方面我們不是學術派的人,二方面你應該也不需要,等在試過焙茶,感受到焙茶的樂趣之後再來了解也不遲

總之,行動要放在學理之前,來焙就對了。 如果現在想知道一點點理論,可以先看這篇文章 「認識炭焙茶的魅力,就從炭烤聊起」。

免費焙茶服務如何進行?

1. 需親自帶茶到我們工作室:目前不接受郵寄,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寄送過程可能發生的問題,所以只能請你親自帶茶過來,我們工作室巷土台北台灣大學附近,詳細的地址會在預約完成時跟你說

2. 焙茶過程2個半小時,你必須全程在:2個半小時是我們的經驗值,得有這樣的時間才比較容易喝出茶的改變,至於為什麼希望你全程在?因為過程中嗅覺的體驗,是你不應該放棄的

3. 溫度設定我們會建議:我們會視你茶的狀況提出建議,如果你想自己決定,當然也可以,但要先跟我們說明你的烘焙計劃,我們同意後才能進行,主要是避免設備與過程發生意外

4. 茶的重量不得超過150克:如果是條索狀,不得超過100克,有兩個原因,一是我們採小籠烘焙,容量有限;二是少量則不必定時翻茶,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好處,不僅可以省心好好的感受茶的變化,更可以避免操作上的失誤,如茶葉碎片掉到發熱絲上產生不好的煙味

5. 我們幫你解決包裝問題:如果你帶來的茶葉包裝不好,我們可以免費提供你全新的鋁箔茶袋,並贈送封口夾,免得剛烘好的茶,很快的又吸到水氣。

6. 請提供 4 克茶給我們:我們也想知道您這次焙茶的成果,以便累積經驗更好的推廣焙茶的樂趣,其中 2 克我們會在焙之前試飲,另 2 克則在焙之後

7. 現場會提供一份文件,確認這次的烘焙流程,包括溫度的設定等,在簽名確認後,才會開始

8. 整個流程大約會超過 3 小時,包括焙前的確認、焙後的試喝,及讓茶冷卻

如何預約免費焙茶?

請透過靜浸茶 LINE 官方帳號」,發訊息與我們預約,我們大約是正常上班時間才會回應,限於人力,沒有人專門盯著這個帳號的訊息,要麻煩你等等。

也可以先加入「在家焙茶」FB社團,先了解在家焙茶觀念,並認識在家焙茶的朋友們。

從前面落落長的敘述你也知道,每一次服務的時間很長,所以可能沒辦法隨預約隨有,請多包涵。

由衷感謝你願意關心「免費焙茶服務」,也希望能看到你的預約,懂一點焙茶,茶一定比你現在認知的好玩 太多了。

後記,與你手上什麼樣的茶適合拿來焙焙看:

1. 放了很久的茶,很適合拿來焙焙,可以去掉不好的氣味

2. 原本就有焙火的茶,很適合拿來焙焙,發現新味道

3. 不貴的茶,但覺得味道不錯,也可以拿來焙焙,創造新味道,又不必擔心焙壞

4. 什麼茶都可以焙,只是輕發酵的茶可能沒辦法上高溫,焙的空間小;略有發酵的茶,焙的空間較大

5. 焙茶很驕傲,輕鬆就能跟別人說,這茶我焙的,我焙茶我驗傲

6. 原本就難喝的茶,不太可能因焙過而變好喝,焙茶是改變沒錯,但不是翻天覆地的改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