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浸茶 - 自然農法
認識鐵觀音茶超簡單,動畫秒懂台灣茶

認識鐵觀音茶超簡單,動畫秒懂台灣茶

Sep 09. 2025

認識【鐵觀音茶】超簡單

 

鐵觀音的特點:

  • 氧化程度: 部分氧化中的中度氧化
  • 烘焙程度: 中到重度焙火。
  • 外觀: 半球狀。
  • 種植高度: 最知名的產地為木柵,約在 350 公尺。鐵觀音較凍頂烏龍普及度低,但全台還是不少生產者,高度不一,各有特色。
  • 湯色: 橙黃帶著一抺紅。

鐵觀音的風味特色:

  • 熟果香(想像很熟的芒果、龍眼)。
  • 甜香。
  • 微弱的果酸味。
  • 蘭花香。
  • 茶湯有明顯的醇厚感。

鐵觀音的風味來源:

  • 中度氧化提供花香與果香。
  • 中到重度焙火,帶來更複雜的梅納反應,果香與焙火香更強烈。

特別說明:

鐵觀音是一類茶,但也是茶樹名,以鐵觀音茶樹製作的鐵觀音,稱為正欉鐵觀音。用其他品種的茶樹也能製成鐵觀音,風味各有特色,有時花香也會強過正欉,所以茶是千變萬化的。

 


鐵觀音小故事:

鐵觀音可能是台灣茶命名中,按神佛地位來排的話,地位最高的,它借用了觀世音菩薩。以下便是它命名的由來。

相傳在清朝雍正年間,福建安溪有一位名叫魏蔭的老茶農,他篤信佛教,每天清晨都會恭敬地獻上一杯清茶供奉觀世音菩薩。數十年如一日的虔誠,感動了菩薩。某天夜裡,魏蔭夢見觀音菩薩托夢,指引他在後山的山澗邊,有一株奇特的茶樹。

翌日,他循著夢中的路徑尋去,果然在一塊岩石縫中找到了一株翠綠非凡的茶樹。魏蔭小心翼翼地將它挖回,種在家中悉心培育。待到採摘製成茶葉後,發現其香氣獨特,韻味非凡。魏蔭認為這是觀音菩薩的恩賜,加上茶葉色澤如鐵、狀似觀音,便將其命名為「鐵觀音」

另一個版本則說是清乾隆年間,有位秀才王士仕,在山中發現了這株茶樹,製成茶後獻給了乾隆皇帝。乾隆皇帝品飲後,驚嘆於此茶「形如觀音,重如鐵,味香色美」,遂賜名「鐵觀音」。

筆者不喜歡茶跟權貴有關,如果要我說一個鐵觀音的故事,我會說老茶農的版本。

鐵觀音可以因這個「鐵」字,再加上它的製程被歸類在重焙火,所以市面上不少鐵觀音茶,及鐵觀音手搖茶,味道都有偏向明顯的炭火味。重焙火 ≠ 炭火味,這種錯誤的聯想,多少是污名化了這款何其美麗的茶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