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認識包種茶超簡單,動畫秒懂台灣茶
Sep 10. 2025
認識【包種茶】超簡單
包種茶的特點:
- 氧化程度: 部分氧化中的輕度氧化。
- 烘焙程度: 極輕烘焙到輕烘焙,亦有無烘焙的情形。
- 外觀:條索狀,茶葉自然捲曲。
- 種植高度: 最知名的產區為坪林,約在 400 公尺。在石碇、南港一帶亦有製作,海拔均不高。
- 湯色: 蜜黃色。
包種茶的風味特色:
- 花香、花香、花香,玉蘭花、桂花、野薑花之類的香氣。
- 清甜。
- 出湯則滿室生香。
包種茶的風味來源:
- 輕度氧化提供花香。
- 輕烘焙完全保留花香
特別說明:
包種茶是清香類茶的始祖,它有多香,記得看以下的小故事。高山茶的香,也是借鑑於包種茶。
包種茶小故事
包種茶的「包種」之名,源於其早期以方形毛邊紙包裹販售的習俗。當時,茶葉會用兩張毛邊紙,內外相套,分裝成方包狀。這種獨特的包裝方式,既是商品的標誌,也方便了茶葉的運輸與保存。
而下面這個故事,相當能表達包種茶誕生時,消費者對其香的讚嘆。但筆者只看過一次,便再也找不到來源,所以,請權當個故事來看,無法確定其真實性。
台灣製茶技術雖是大陸傳來,但包種茶卻是在台灣所發展出的全新茶種。當時內地人喝茶,花茶是大宗,但漸漸的有人在傳,有一種茶好香好香,但製程裡卻完全沒有摻花,大家仔細去查才發現,原來是台灣來的一種新產品,就是包種茶。沒有花的茶,比花茶還香,真是令所有人嘖嘖稱奇。
台灣近年也有似乎也有越來越多人在生產花茶,如這個故事屬實,是不是會產生不同的想法──或許是我們的茶香,比起以前不夠出色了呢?
(封面圖片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)